盛夏時節,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的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城區,綠樹成蔭,米酒飄香。
羅城縣是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,當地仫佬族人大多居住在九萬山上。2008年,總部位于湖北省大冶市的勁牌有限公司,選址羅城縣創辦天龍泉酒業,打造米香型白酒產業鏈,自此與羅城縣結緣。
16年來,勁牌公司與羅城縣緊密合作,通過專項資金支持生態移民搬遷、開設“陽光班”幫扶困難學子、打造“產業 + 消費 + 就業”綜合幫扶等措施,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,幫助仫佬族群眾增收致富、改善生活,奔向共同富裕。
山鄉換新顏
在羅城縣四把鎮棉花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墻上,一只展翅高飛的鳳凰格外引人注目。
鳳凰是仫佬族世代相傳的圖騰。棉花村老支書吳增榮回憶,由于山路崎嶇、自然條件惡劣,57 戶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異常艱苦,種地要走四五里山路,運輸全靠人背馬馱。
羅城縣東門鎮榕木村寨洲屯那時的情況同樣糟糕。2015 年,全屯人均純收入僅 2615 元,76 戶人家中,貧困發生率高達 48.7%。
四把鎮和東門鎮,都是仫佬族人聚居地。為改變山鄉落后面貌,勁牌公司先后投入500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,用于四把鎮棉花村生態移民搬遷、東門鎮榕木村寨洲屯就地安置配套工程等。
榕木村寨洲屯村民吳天裝說,得益于勁牌公司的幫助,全屯的道路、供水等設施都徹底改觀,出行方便了,用水放心了。
“以前孩子上學,要去鎮上租房子,每月房租 300 元。現在不僅省了房租,生活也方便了,村民們還開起了農家樂。”在搬遷的第二年,拿著 12.5 萬元補貼建起二層小樓的棉花村村民謝代國說。
東門鎮副鎮長劉佩麗說,從整村搬遷到補齊交通、供水等基礎設施短板,勁牌公司踏踏實實為群眾做著實事,提升了群眾生活水平。
“陽光班”筑夢
今年 4 月 25 日,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高級中學新一屆勁牌“陽光班”開班。
“千年仫佬,三尖羅城”,說的是仫佬族不僅風景秀麗、美食誘人,更是人杰地靈、重視教育之地,是謂“三尖”——“山頭尖尖”“筷頭尖尖”“筆頭尖尖”。
勁牌公司 2012 年 9 月設立“陽光班”時的情景,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高級中學常務副校長韋錦貴至今仍歷歷在目。
據統計,12年來,600余名學子受到資助,其中仫佬族占比近 40%。從勁牌“陽光班”畢業的九屆學生100% 考上本科,83.56%上了一本線,40.67%進入重點院校。韋錦貴自豪地說,“陽光班”已成為河池市教育界的一塊“金字招牌”,全縣的中小學生都以上“陽光班”為目標。
高二學生吳增創,以5A+的優異中考成績,成功考入了勁牌“陽光班”。7歲喪父,10歲時母親離他而去,留下年幼的吳增創與年邁的祖母相依為命。然而,逆境并未擊垮他的意志,反而鑄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。
吳增創堅信學習是唯一的出路。在經濟來源極為有限的情況下,除了依靠祖母的低保和親戚的偶爾援助,“陽光班”提供的資助成為他繼續學業的重要保障。在吳增創的心中,始終抱持著一個堅定的信念:“我要通過刻苦學習,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。”不僅如此,他還期待有朝一日,“能帶著所學知識返回家鄉創業,為建設家鄉貢獻力量”。
一名又一名學生像吳增創一樣,通過進入“陽光班”獲得了成就更好未來的機會。
去年,勁牌“陽光班”升級為“勁牌陽光學子”培養計劃。這一持續多年的公益助學項目將覆蓋 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。
扶根濟困謀長遠
據當地干部介紹,仫佬族人自古擅長釀造米酒。2008 年,勁牌公司在羅城縣城東工業園投資創立廣西天龍泉酒業有限公司。此后,天龍泉酒業接連推出桂酒新品,一步步成長為廣西米香型白酒龍頭企業——全國米香型白酒第一條智能生產線就誕生于天龍泉酒業。
“去年我們成功獲評國家 3A級工業旅游景區,今年將沖刺 4A。”天龍泉酒業總經理徐浩說,公司始終以“做一杯好酒”為己任,在加強技術創新、優化智能釀造的同時,也致力于打造“美麗工廠”,吸引游客體驗酒文化。
精益求精,專注做米香型白酒的天龍泉酒業,2021 年被評為廣西“專精特新”企業,2023 年被評為廣西智能制造標桿企業。
天龍泉酒業的快速發展有力牽引著當地的上下游產業。據了解,在天龍泉酒業的帶動下,羅城城東工業園引進了兩家大米和包材的供應商,大部分原材料來自當地種植戶。同時,天龍泉酒業每年生產酒糟約 3 萬噸,均以低價出售給周邊養殖場,促進了當地養殖業的發展。
“天龍泉酒業落戶后,羅城縣的第一、第三產業都受到帶動,直接或間接幫助近 3000 人就業和致富。”羅城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局副局長吳俊儒說。
連續多年,天龍泉酒業都是羅城縣的“納稅冠軍”。去年,天龍泉酒業實現稅收約 7900 萬元,年度產值及利稅增幅均超 30%。羅城縣發展勢頭強勁,去年 GDP 增速為河池市第一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2 年為河池市第一。
徐浩說,天龍泉酒業正傾力打造釀酒稻核心產區,將帶動更多仫佬族群眾致富,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,做出大企業應有的貢獻。(來源:半月談)